封关前的黄金时刻,魏正勇率团南下海南:中贡粮仓借封关东风布局自贸港新棋局
封关前的黄金时刻,魏正勇率团南下海南:中贡粮仓借封关东风布局自贸港新棋局2025年6月10日,海南三亚的热带季风裹挟着椰香,中贡粮仓皇柏贡粮集团董事长、中贡北京书画院院长魏正勇携集团核心团队及海南区域三家控股企业负责人,开启了一场为期五天的深度考察。这场跨越三亚、海口、博鳌的行程,正值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倒计时关键节点,魏正勇团队以“政策研判+产业落地”双轮驱动,为集团在海南的粮食贸易、食品加工、农业科技等业务板块按下加速键。一、封关前夜:海南自贸港的“黄金窗口期”2025年底全岛封关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一号工程”。根据海南省政府部署,当前已进入“硬件建设收官、软件压力测试”冲刺阶段:31个口岸设施、海关查验设备等硬件项目全面竣工;27项政策压力测试覆盖离岛免税、跨境服务贸易等领域;企业所得税“15%优惠税率”、加工增值超30%免关税等核心政策持续释放红利。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海南自贸港新增市场主体年均增长45%,实际使用外资连续三年突破30亿美元,成为全球企业布局RCEP区域的重要跳板。魏正勇在考察中指出:“海南封关不是简单的‘物理围网’,而是制度型开放的‘化学实验’。中贡粮仓必须抓住政策红利期,将粮食安全主业与自贸港特色优势深度融合。”这一判断与海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王生辉局长的思路不谋而合——2024年王生辉调研中储粮海南公司时曾强调:“央地协同、科技兴粮、绿色储粮是海南粮食安全体系的三大支柱。”二、三亚:粮食贸易枢纽的“智慧升级”考察首站三亚凤凰国际粮油物流园,魏正勇重点调研了智能化仓储系统和跨境结算平台。该园区依托三亚港“海陆空铁”多式联运优势,已建成10万吨级低温粮库和区块链溯源系统,可实现从东南亚进口大豆到内地加工企业的“72小时直达”。中贡粮仓投资控股(海南)企业负责人透露。“海南的‘零关税’政策让进口大豆成本降低8%,而三亚的区位优势可覆盖粤港澳大湾区2亿消费人群。”魏正勇算了一笔账:项目投产后,仅关税节省一项每年可达1.2亿元,叠加自贸港人才优惠政策,研发团队成本较内地降低30%。三、海口:食品科技的“生态裂变”在海口综合保税区,中贡食品投资控股(海南)企业与海南科技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联合研发“粮食仓储机器人”。这款搭载AI视觉识别和5G通信技术的设备,可实现粮堆温度、湿度、虫害的实时监测,较传统人工巡检效率提升5倍。科技企业董事长李志远表示:“海南自贸港允许外资100%控股高端装备制造企业,这为技术迭代提供了政策保障。”更引人注目的是中贡农业投资控股(海南)企业在海口国家高新区的布局。其投资的“热带作物基因编辑实验室”已培育出耐盐碱水稻新品种“海稻1号”,在文昌盐碱地试种。魏正勇在实验室揭牌仪式上强调:“海南不仅是粮食消费市场,更是农业科技的创新策源地。我们要把北京书画院的文化底蕴与海南的科技基因结合,打造‘粮仓+艺术+科技’的复合型生态。”四、博鳌:农业国际合作的“高端对话”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内,魏正勇团队与东盟粮食协会代表展开闭门会议。双方达成三项共识:一是共建“RCEP粮食应急储备库”,在海南、泰国、越南三地互设5万吨级战略储备点;二是联合开发“跨境粮食供应链金融平台”,利用海南自贸港的金融开放政策,为中小企业提供低成本融资;三是每年举办“热带粮食安全峰会”,将其打造为比肩“世界粮食论坛”的国际品牌。“海南封关后,人员、物资、资金、数据的自由流动将彻底打破区域壁垒。”魏正勇在签约仪式上表示,“中贡粮仓要成为连接中国与东盟的‘粮食桥梁’,让海南自贸港的开放红利惠及更多发展中国家。”五、战略落地:从“考察热”到“产业实”海南省商务粮食系统评价:“中贡粮仓的布局体现了头部企业的战略眼光。其‘粮食贸易+食品科技+农业国际合作’的三维模式,与海南自贸港‘三大未来产业’(种业、深海、航天)形成互补,有望成为多地协同保障粮食安全的标杆案例。”站在海南自贸港封关的历史节点,魏正勇的考察之旅不仅是一次产业布局,更是一场关于开放与安全的深刻实践。当北方的粮仓文化遇见南疆的开放基因,当传统的粮食贸易碰撞前沿的农业科技,中贡粮仓正在书写中国粮食企业“走出去”的新范式——以海南为支点,撬动全球粮食供应链的重构。你们这个产业做大哦 你们这个产业做大哦 你们这个产业做大哦 这个项目在我们这里可以实施吗 黑龙江这边的军粮供应业务做的大哦 小手一抖,钱钱到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