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贡粮仓(天津)粮食储备集团滨海办公区:智启粮安新坐标 在天津滨海新区于家堡金融区的璀璨天际线下,一座现代化智能建筑正以"粮安天下"的使命,书写着粮食储备领域的科技新篇。这里便是中贡粮仓皇柏贡粮集团旗下核心企业——中贡粮仓(天津)粮食储备集团有限公司的全新办公区。作为集团"全产业链闭环"战略中承上启下的关键枢纽,这座滨海办公区不仅承载着华北粮油周转中枢的职能,更以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的创新实践,为守护国民餐桌安全构筑起一道科技防线。 滨海战略:构建粮食储备的"黄金坐标"选择滨海新区作为总部办公区,中贡粮仓有着深远的战略考量。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载体,滨海新区坐拥天津港全球第四大港口优势,其"海陆空"立体化物流网络可实现24小时内覆盖华北、东北主要城市,48小时通达全国。中贡粮仓(天津)粮食储备集团董事长李振国在办公区启用仪式上表示:"滨海新区不仅是物流枢纽,更是政策创新的高地。这里'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叠加优势,为我们打造国际化粮油储备基地提供了绝佳环境。" 办公区所在的于家堡金融区,毗邻天津自贸试验区机场片区,周边聚集了众多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这种产融结合的生态圈,为中贡粮仓探索"粮食储备+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提供了便利。目前,集团已与多家银行达成合作,通过仓单质押融资等方式,为上下游合作伙伴提供超10亿元流动性支持,有效降低了粮油产业链的资金成本。 智慧粮仓:重新定义粮食储备科技步入滨海办公区的智能监控中心,一幅巨大的数字孪生屏幕映入眼帘——全国12个智慧粮仓的实时数据在此汇聚,温湿度、气体浓度、虫害情况等参数以三维可视化形式动态呈现。这里正是中贡粮仓"天网"系统的神经中枢,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了对粮食储备全流程的精准管控。 在技术展示区,氮气储粮技术的演示模型吸引众多参观者驻足。这项由中贡粮仓自主研发的技术,通过向粮仓注入高纯度氮气,使仓内氧气浓度降至2%以下,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长和虫害繁殖。相比传统化学熏蒸方式,该技术可降低农药残留90%,同时延长粮食保质期1-2年。目前,该技术已在其天津、河北两地的智慧粮仓中广泛应用,年减少粮食损耗超5万吨。 绿色标杆:打造零碳粮仓样板 在滨海办公区的屋顶,一排排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为建筑提供30%的清洁能源。这仅仅是中贡粮仓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缩影。作为天津市首批"绿色粮仓"示范企业,集团在滨海新区建设了华北地区首个全电动粮油运输车队,配备50辆新能源重卡,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万吨。 在仓储环节,集团采用相变材料(PCM)保温技术,使粮仓冬季无需供暖、夏季制冷能耗降低40%。其自主研发的"智能通风系统"可根据天气数据自动调节通风时机,相比传统人工操作节能35%。这些创新举措使天津粮仓的单位能耗降至行业平均水平的60%,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 产城融合:赋能区域经济新动能中贡粮仓的落地,不仅提升了滨海新区的粮食储备能力,更通过产业链延伸为区域经济注入新活力。集团在临港经济区建设的粮油加工产业园,形成集储备、加工、物流、贸易于一体的产业集群。 在人才培养方面,集团与大专院校共建"粮食储运现代产业学院",开设智能粮仓管理、粮油质量检测等专业,其"工匠孵化计划"更通过师徒制、技能大赛等方式,培育出一批"粮食储运能手"。 展望未来:从华北枢纽到全球粮仓站在滨海办公区的观景平台远眺,天津港的巨轮正往来不息。中贡粮仓(天津)粮食储备集团总经理王海峰指着远方说:"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做好华北的'粮袋子',更要成为连接全球粮油市场的枢纽。 从传统粮仓到智慧粮储,从区域节点到全球枢纽,中贡粮仓(天津)粮食储备集团正以滨海新区为起点,用科技重新定义粮食储备的未来。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每一粒粮食都被赋予了数字基因,每一次周转都践行着绿色承诺,而这一切的终极目标,正是为了守护亿万家庭"舌尖上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