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回复: 0

[仪陇县永乐镇] 产业振兴:仪陇县永乐皇柏贡粮种植专业合作社,“产业联动” 织就乡村产业振兴网,既端稳 “中国碗” 又装满 “特色粮”

[复制链接]

675

主题

3

回帖

2438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438
发表于 2025-10-19 11:4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产业振兴:仪陇县永乐皇柏贡粮种植专业合作社,“产业联动” 织就乡村产业振兴网,既端稳 “中国碗” 又装满 “特色粮”
乡村产业振兴最怕陷入两个困局:要么守着粮食安全 “红线” 不敢闯,单一种植导致增收乏力;要么盲目追逐特色产业,丢了粮食根基。在仪陇县永乐镇,贡粮种植专业合作社却走出了第三条路 —— 以 “皇柏” 品牌为纽带,串联 “贡米、花椒、柑橘、核桃、黄精” 五大产业园,用 “稳粮为基、多元赋能、链上增值” 的思路,既夯实了粮食安全底盘,又激活了特色产业活力,让乡村产业既有 “压舱石”,又有 “增长极”,成为破解 “稳粮与增收” 二元矛盾的生动样本。
一园为基:皇柏贡米产业园 —— 把 “粮食安全” 种成产业 “压舱石”
在永乐镇的产业布局里,“皇柏贡米产业园” 从来不是 “普通农田”,而是承载国家粮食安全政策的 “责任田”,更是带动农户稳收的 “定心田”。
合作社深知,乡村产业振兴必须先守住 “米袋子”。为此,他们将连片耕地打造成高标准贡米产业园,严格遵循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的要求:引入测土配方施肥、绿色病虫害防控等现代农业技术,联合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建立 “从种到收” 的全流程标准,确保贡米亩产稳定,较传统种植提升 15%。更关键的是,产业园实行 “订单种植 + 保价收购” 模式 —— 农户加入合作社种贡米,不仅能获得免费的种子、技术指导,还能享受每斤高于市场价 0.3 元的收购价,彻底打消 “种粮不赚钱” 的顾虑。
这一实践精准呼应了中央一号文件 “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 的要求,也契合仪陇县 “优质粮油产业提升行动” 的部署。如今,皇柏贡米不仅通过了 “绿色食品认证”,还进入县城机关食堂、商超专柜,成为永乐镇 “粮食安全 + 品牌增收” 的双重象征 —— 让 “种好粮” 既有政策意义,又有经济价值,从根本上稳住了农户种粮的积极性。


四园赋能:特色产业园 —— 让 “多元种植” 成为增收 “增长极”
守住 “米袋子” 的同时,永乐镇没有停下 “找路子” 的脚步。合作社围绕 “不与粮争地、不与农争时” 的原则,布局花椒、柑橘、核桃、黄精四大特色产业园,既避免了 “单一种植抗风险弱” 的问题,又拓宽了农户增收渠道。
皇柏花椒产业园:瞄准 “川味调料” 市场,流转坡地种植优质青红花椒,与本地食品加工企业签订 “订单协议”,鲜椒采收后直接送厂加工成花椒油、花椒粉,价值链较直接卖鲜椒提升 1 倍;
皇柏柑橘产业园:主打 “生态采摘 + 研学体验”,种植晚熟柑橘品种,配套建设观光步道、采摘大棚,每到周末吸引南充、达州等地游客前来,农户除了卖果收益,还能通过餐饮、停车等获得额外收入;
皇柏核桃产业园:选择耐旱、易管理的薄皮核桃品种,套种豆类作物实现 “一地两收”,核桃成熟后由合作社统一筛选、包装,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
皇柏黄精中药材产业园:对接中医药健康产业,利用林下闲置空间种植黄精,采取 “3 年培育 + 订单回收” 模式,解决农户 “怕种得出、卖不掉” 的担忧。
这种 “一主多元” 的产业布局,既符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32 年)》“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 的要求,又避开了 “同质化竞争” 的陷阱。截至目前,四大特色产业园已带动 农户增收,户均年增收,真正实现 “粮也稳、钱也赚”。


链上增值:品牌 + 融合 —— 让 “种得好” 变成 “卖得好”
乡村产业要想走得远,不能只停留在 “种出来”,更要做到 “卖得好、有附加值”。永乐镇合作社的关键一招,是给五大产业园装上 “品牌化” 和 “融合化” 两个 “引擎”。
一方面,所有产业园产品统一使用 “皇柏” 品牌,建立 “从田间到餐桌” 的溯源体系 —— 消费者扫码就能看到产品的种植基地、施肥记录、检测报告,这种 “透明化” 让 “皇柏” 系列产品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比如皇柏贡米,凭借 “可溯源 + 绿色认证”,每斤售价是普通大米的 2 倍;皇柏黄精因 “林下生态种植” 标签,鲜品收购价较普通黄精高 20%。
另一方面,合作社推动 “一二三产融合”:在花椒产业园建初加工车间,农户采收的鲜椒当天就能加工,减少损耗的同时提升收益;在柑橘产业园开发 “柑橘研学课程”,让城市孩子体验摘果、榨果汁,带动 “研学经济”;甚至把贡米产业园变成 “农耕体验基地”,游客可以参与插秧、收割,感受传统农耕文化。这种 “种植 + 加工 + 旅游” 的融合模式,让产业边界不断拓宽,也让永乐镇的乡村产业有了 “记忆点” 和 “复购率”。
这一做法精准对接了国家 “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的政策导向,也让永乐镇的产业振兴从 “单点突破” 走向 “系统升级”。


产业惠民:让农户成为 “最大受益者”
产业振兴的核心,终究是让农民受益。永乐镇合作社从一开始就把 “农户参与” 放在核心位置,通过 “土地入股 + 务工就业 + 分红返利” 的模式,让农户从 “旁观者” 变成 “参与者”“受益者”。
土地入股:农户可以将耕地、坡地入股合作社,按每亩每年 标准获得土地租金,同时享受产业园盈利后的分红;
务工就业:五大产业园常年需要管护、采收人员,优先雇佣本地留守妇女、老人,比如柑橘产业园旺季每天有 农户务工;
技能培训:合作社定期组织种植技术培训,邀请农业专家、企业技术员授课,让农户不仅能 “打工赚钱”,还能 “学技术创业”—— 已有农户在合作社带动下,自己发展小规模花椒、柑橘种植。
这种 “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的机制,正是国家 “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政策的落地体现。如今,永乐镇参与合作社产业的农户,人均年增收,村集体经济通过产业园分红每年增加,用于改善村里的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 —— 产业振兴的红利,正实实在在惠及每一位村民。
在永乐镇,五大产业园从来不是 “孤立的地块”,而是一张 “稳粮、增收、惠民” 的产业网:贡米产业园守住 “粮食安全” 的底线,特色产业园打开 “多元增收” 的空间,品牌化和融合化让产业有了 “长远生命力”,而农户的深度参与,让这张网有了 “温度” 和 “韧性”。
永乐镇的实践证明,乡村产业振兴不是 “非此即彼” 的选择,而是 “系统谋划” 的艺术 —— 既要端稳 “中国碗”,也要让碗里装满 “特色粮”;既要让产业 “有规模”,也要让农户 “得实惠”。这种 “守底线、拓空间、惠民生” 的产业逻辑,正是乡村振兴最需要的 “内生动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贡粮仓【官方】 ( 京ICP备2023016800号-2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31 04:27 , Processed in 0.022126 second(s), 21 queries .

中贡粮仓

官方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