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回复: 0

[仪陇县柳垭镇白桦山村] 产业振兴:仪陇县白桦山皇柏贡粮种植专业合作社, 锚定柳垭镇产业振兴,让 “端碗” 与 “增收” 拧成一股绳

[复制链接]

675

主题

3

回帖

2438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438
发表于 2025-10-19 12:3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产业振兴:仪陇县白桦山皇柏贡粮种植专业合作社, 锚定柳垭镇产业振兴,让 “端碗” 与 “增收” 拧成一股绳

在仪陇县柳垭镇的山坳里,白桦山村曾面临乡村产业振兴的典型困境:守着耕地种普通粮,“吃饱不难但赚钱难”;想搞特色种植,又怕丢了粮食安全的 “家底”。直到白桦山贡粮种植专业合作社扎下根,以 “皇柏贡粮” 为核心,串起 “贡米稳基、花椒拓收、黄精添益” 的产业链,这个小山村才找到破局关键 —— 既用 “贡米品质” 守牢 “端稳中国碗” 的底线,又以 “粮经协同” 破解 “手中有粮还得心中有底” 的难题,让 “盛满中国粮” 的每一粒皇柏米,都成了带动村民增收、激活村落活力的 “金种子”。


皇柏贡米:把 “粮安底线” 种成 “村落招牌”
对白桦山村这样耕地有限村落来说,“粮食安全” 从不是抽象的政策口号,而是 “每一寸平地都要种出好粮” 的实在考量。合作社的第一步,就是把最金贵的平地留给皇柏贡米,用 “精耕细作” 让 “普通粮田” 变身 “品质标杆”,让 “守粮” 不再是 “负担”,而是 “招牌”。


为了种出 “贡” 字级的米,合作社把中央一号文件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的要求,细化成白桦山村的 “定制化方案”。先是给每块贡米田 “建档立卡”:邀请农业技术专家检测土壤,根据白桦山村海拔 600 米、昼夜温差大的特点,选定 “仪陇香稻” 品种,搭配 “有机肥 + 测土配方肥” 的施肥模式,避免化肥滥用导致的土壤板结;再是严控 “生长全周期”:病虫害防治不用化学农药,改用村里老人传下来的 “烟叶水驱虫” 古法,搭配物理诱虫板,既保留乡土智慧,又符合 “绿色种植” 标准 —— 去年检测数据显示,皇柏贡米的农药残留为零,蛋白质含量比普通大米高 2 个百分点。


更让村民心动的是 “贡米的价值溢价”。合作社没有让好米 “藏在深山无人知”,而是建起 “从田头到餐桌” 的溯源体系:每袋皇柏贡米都印着专属二维码,扫码能看到种植户、施肥记录、加工日期,甚至能看到白桦山村的田间实景。这种 “透明化” 让皇柏贡米在柳垭镇、仪陇县城打开了市场:普通大米每斤 2.8 元,皇柏贡米卖到 5.5 元,还进了县城 “仪陇特产馆”,成了城里人青睐的 “村落好物”。


对村民而言,“种贡米” 的收益实实在在:加入合作社的 村民,不仅能免费领种子、享技术指导,还能享受 “保底价收购 + 溢价分红”“以前觉得种粮‘饿不死也富不了’,现在才知道,好粮能当‘硬通货’。”

花椒 + 黄精:“不与粮争地” 的协同密码
白桦山村的坡地占比超 60%,平地金贵,坡地闲置 —— 这曾是村落产业的 “短板”。合作社却把 “短板” 变成 “优势”,在坡地种花椒、在林地套黄精,既不与贡米争地,又给村民添了 “第二份收入”,完美呼应《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24—2027 年)》中 “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特色种养业” 的政策导向。


皇柏花椒产业园选在村西的向阳坡地,这里光照足、排水好,正好适合耐旱的青花椒。合作社引进 “九叶青” 品种,配套建了简易初加工车间:村民采收的鲜椒,当天就能烘干、筛选,加工成 “花椒粒”“花椒粉”,避免了鲜椒运输损耗,价值链一下从 “卖原料”(鲜椒每斤 10 元)延伸到 “卖产品”(花椒粒每斤 35 元)。更贴心的是 “错季管理”:贡米生长期(4-10 月)花椒只需定期除草,贡米收割后(11 月)正好赶上花椒采收,村民不用 “顾此失彼”。


皇柏黄精种植基地则藏在村东的马尾松林里。合作社利用 “林下遮阴、湿润” 的环境,搞 “贡米田周边林地套种”,黄精的藤蔓顺着树干生长,不占用耕地,还能给林地土壤保肥。考虑到黄精 “3 年才能采收” 的特点,合作社提前对接的中医药企业,签订 “订单回收协议”,承诺采收收购,解决村民 “怕种得出、卖不掉” 的顾虑。现在,村里的 林地都种上了黄精,成了 “不占地的‘绿色银行’”。


这种 “贡米稳基、花椒黄精添益” 的模式,让白桦山村的产业有了 “抗风险能力”:就算某一年贡米价格波动,花椒、黄精的收入也能 “托底”;而贡米的稳定收益,又让村民敢投入精力种花椒、管黄精 —— 去年村里遭遇轻微旱灾,贡米亩产虽略有下降,但花椒因耐旱特性丰收,村民总收入反而比上年多了 5%。


皇柏贡粮的 “村落价值”:不止是粮,更是小村的 “振兴底气”
在白桦山村,皇柏贡粮早已超越 “粮食” 的属性,成了带动村落全面振兴的 “核心引擎”。它的价值,藏在村民的笑容里、村落的变化里,也藏在 “端稳中国碗” 的微观实践里。


从安全价值看,皇柏贡米是村民的 “定心丸”。合作社建立 “贡米储备小粮仓”,每年预留 5% 的贡米作为应急储备,遇上极端天气,能保障村里老人、困难户的 “米袋子”;同时,贡米的绿色种植模式,让村里的土壤有机质含量 5 年提升了 15%,以前的 “板结地” 变回了 “透气田”,连村里的小河水质都变清了 ——“种好粮” 不仅守住了 “饭碗”,更守住了 “乡愁”。


从品牌价值看,皇柏贡米让小村有了 “大名气”。以前白桦山村 “藏在山坳里没人知”,现在因为皇柏贡米,常有外地考察团来学习 “粮经协同” 模式,县城的电商平台也主动上门,帮村里卖贡米、花椒、黄精。


从惠民价值看,皇柏贡粮让 “产业红利” 惠及每一户。合作社通过 “土地入股 + 务工就业 + 分红返利”,让全村 农户都参与进来:土地入股的农户,在产业园务工的村民,新建的文化广场旁就种着贡米,傍晚村民跳广场舞时,能看到自家的粮田,心里踏实。


对白桦山村这样的小村落来说,乡村产业振兴不需要 “大而全”,而需要 “小而精”—— 找准一个核心产业(比如皇柏贡米),围绕它做足 “粮经协同” 的文章,就能把 “端稳中国碗” 的政策要求,变成村民口袋里的实惠、村落的发展底气。
如今,走进白桦山村,能看到田头的贡米长势喜人,坡地的花椒挂满枝头,林下的黄精郁郁葱葱 —— 这就是最生动的产业振兴图景:小村有好粮,村民有底气,“端稳中国碗” 的同时,也盛满了 “幸福生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贡粮仓【官方】 ( 京ICP备2023016800号-2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31 04:14 , Processed in 0.027464 second(s), 21 queries .

中贡粮仓

官方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