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组织振兴:仪陇县杨桥镇皇柏贡粮种植专业合作社——激活乡村振兴组织振兴新动能 在川东北革命老区仪陇县杨桥镇,一场以“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为引领的组织振兴实践正书写新篇。作为“皇柏贡粮守护健康工程中国行”的核心载体,仪陇县杨桥镇皇柏贡粮种植专业合作社严格遵循中央“五级书记一起抓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通过构建“村委书记挂帅、干部能人带头、群众广泛参与”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组织强基、产业富民”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一、政策引领:五级书记共抓乡村振兴的制度实践中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要求“建立健全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乡村抓实施的工作机制”。仪陇县杨桥镇皇柏贡粮合作社的成立,正是这一政策在基层的生动实践。合作社由杨桥镇党委书记亲自统筹,村委副书记代云国担任法人代表、兼理事长,村委书记王尊建、村主任任副理事长,各村委副书记及生产队队长担任项目组主任及合作社社员,形成了“镇—村—组”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组织网络。这种“书记抓、抓书记”的垂直管理体系,确保了乡村振兴政策从顶层设计到田间地头的无缝衔接,真正实现了“五级书记一起抓”的制度要求。 二、组织创新:“头雁领航”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在组织架构上,合作社创新实施“书记+能人+农户”的复合型治理模式。法人代表代云国作为村委副书记,既具备政治引领力又熟悉农村实际,能够高效整合政策资源与农户需求;副理事长王尊建作为村委书记,擅长协调各方利益,推动土地流转、农资统购等关键环节;生产队队长作为项目组主任,熟悉田间地头情况,能够精准指导农户科学种植。这种“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组织架构,有效解决了传统合作社“管理松散、利益脱节”的顽疾,形成了“书记带头干、干部抢着干、群众跟着干”的良好氛围。 组织振兴的最终目标是支撑产业振兴,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皇柏贡粮合作社以“皇柏贡粮”品牌为依托,构建了“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体系。在种植端,推行“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农资、统一收购”的标准化生产模式,确保粮食质量安全;在加工端,引进低温碾磨、智能包装等先进设备,提升产品附加值;在销售端,通过“电商+直营店+社区团购”多元渠道,打通从田间到餐桌的“最后一公里”。 四、制度保障:政策文件精神在基层的具体落实合作社的发展始终以国家乡村振兴政策为指引。在土地流转方面,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确保农户土地承包权稳定;在利益分配上,采用“保底分红+二次返利”模式,让农户共享产业增值收益;在人才培育上,实施“乡土人才孵化工程”,培养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这些举措与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中“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要求高度契合,也与《乡村振兴促进法》中“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一脉相承。 五、经验启示:组织振兴的“杨桥模式”仪陇县杨桥镇皇柏贡粮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实践,为乡村振兴中的组织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杨桥模式”。其核心经验在于: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二是强化制度创新,通过组织架构优化提升治理效能;三是注重产业支撑,以组织振兴推动产业振兴,最终实现农民增收致富。这种模式不仅符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方向,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结语
从“五级书记共抓”的政策落地到“皇柏贡粮”的丰收景象,仪陇县杨桥镇皇柏贡粮种植专业合作社用实践证明: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第一引擎”。只有坚持党建引领、创新组织形态、强化制度保障,才能真正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未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这种“组织强、产业兴、农民富”的良性循环必将在更广阔的田野上开花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