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回复: 0

[仪陇县五福镇] 生态振兴:仪陇县东观皇柏贡粮种植专业合作社,五福盈门生态韵 绿水青川绘振兴

[复制链接]

675

主题

3

回帖

2438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438
发表于 2025-10-18 17:5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生态振兴:仪陇县东观皇柏贡粮种植专业合作社,五福盈门生态韵 绿水青川绘振兴
仪陇县五福镇以生态文明思想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
在川北丘陵的翠微深处,五福镇以“天然水乡”的生态禀赋为纸,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笔,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态答卷。这里,河湖交织的湿地、千年皇柏的绿荫、四季常青的贡粮田,不仅是自然馈赠的生态宝藏,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注脚。东观皇柏贡粮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实践,正是这一思想在基层落地生根的鲜活样本,诠释着生态振兴的深层逻辑与时代价值。

一、思想溯源:生态智慧的时代诠释
“生态兴则文明兴”,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五福镇将这一思想融入发展血脉,通过“三会一课”进田间、“院坝课堂”连农户,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深入人心。镇党委创新“生态党课”形式,在皇柏古树下开设“两山论坛”,组织党员群众共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生态篇章,将“环境就是民生”的朴素认知转化为“生态优先”的行动自觉。这种思想引领,使五福镇从“环境治理”转向“生态赋能”,让绿色发展成为全镇共识。

二、产业革新:生态经济的创新实践
五福镇的生态振兴,关键在于构建“生态+产业”的融合发展新范式。合作社突破传统种植模式,创新“立体生态农业”体系:在贡粮田中套种药用芍药,既提升土地利用率,又增加经济收益;开发“稻鳅共生”系统,通过生物链调控实现零农药种植,使每亩田产值提升40%。更值一提的是其“生态资产数字化”探索——建立“生态资源区块链”平台,将林地、农田的生态价值转化为可交易的数字资产,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生态康养基地,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直接转化。

三、制度创新:生态治理的机制突破
生态振兴的持久力,需要制度保障。五福镇首创“生态信用银行”制度,将村民的生态行为量化为信用积分,积分可兑换有机肥、节能灯具等生产生活物资,形成“生态保护—信用积累—物质激励”的良性循环。同时,推行“生态补偿差异化”政策,对生态保护成效显著的农户给予更高补贴,对破坏环境行为实施“双倍处罚”,构建起“保护者得利、破坏者受罚”的奖惩体系。这些制度创新,使生态振兴从政府主导转向全民参与,从短期行动变为长期自觉。

四、文化传承:生态基因的现代演绎
五福镇深挖“皇柏贡粮”的文化内涵,将传统农耕智慧与现代生态理念深度融合。在古柏树下设立“生态传承所”,邀请非遗传承人教授古法种植技艺,同时引入现代科技进行品种改良;开发“贡粮文化沉浸式体验游”,游客可参与从播种到收割的全流程体验,在劳动中感悟生态智慧。这种文化传承,不仅让生态振兴有了历史厚度,更培育出新时代农民的生态素养,使“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古训焕发新生。
站在五福镇的皇柏古道旁,远眺连片生态稻田与青翠群山,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更是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五福镇的探索证明:生态振兴不是简单的环境治理,而是思想引领、产业创新、制度保障、文化传承的系统工程。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当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乡村振兴的生态篇章必将书写出更加壮丽的画卷。这,正是五福镇给予我们的深刻启示——在生态振兴的道路上,唯有守正创新,方能行稳致远,让生态之美永驻人间,让振兴之梦照进现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贡粮仓【官方】 ( 京ICP备2023016800号-2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31 05:02 , Processed in 0.023752 second(s), 21 queries .

中贡粮仓

官方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