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回复: 0

[仪陇县板桥乡] 生态振兴:皇柏贡粮集团卓仁农业水乡板桥的 “生态答卷”:政企乡协同绘就乡村振兴的绿色图景

[复制链接]

675

主题

3

回帖

2438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438
发表于 2025-10-19 14:3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生态振兴:皇柏贡粮集团卓仁农业水乡板桥的 “生态答卷”:政企乡协同绘就乡村振兴的绿色图景

在仪陇县东北部,板桥乡因蜿蜒的溪流、连片的湿地与四季常绿的农田,素有 “天然水乡” 之称。这份得天独厚的生态家底,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被赋予了新的使命 —— 皇柏贡粮集团董事长魏正勇、卓仁农业总经理赵毅携手板桥乡党委书记何环、乡长苏勇及各村 “两委” 干部,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将 “生态振兴” 从政策要求转化为 “护水、净土、兴绿” 的具体实践,既守住了水乡的 “绿水青山”,又让生态优势变成了村民可感知的 “金山银山”,为川东北乡村生态振兴提供了 “板桥样本”。


深学细悟: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锚定生态振兴方向
乡村生态振兴,首在 “明方向”。板桥乡的生态实践,从一开始就不是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的零散整治,而是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 等重要理念,融入水乡治理的每一个环节。


板桥乡党委政府率先垂范,由党委书记何环牵头成立 “生态振兴工作专班”,乡长苏勇具体负责,定期组织乡干部、各村委书记、村长开展 “生态文明思想专题学习会”。学习会上,不仅原文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的重要论述,还结合板桥乡 “天然水乡” 的实际,讨论 “如何让溪流不脏、农田不污、湿地不减”—— 比如针对部分村民 “向溪流扔垃圾、在湿地周边垦荒” 的问题,专班提出 “教育引导 + 制度约束” 双管齐下,既通过村广播、宣传栏普及 “保护水乡就是保护家园” 的理念,又制定《板桥乡水乡保护村规民约》,明确 “禁止向溪流排污、禁止侵占湿地” 的具体条款,让生态文明思想从 “文件” 走进 “村民生活”。


皇柏贡粮集团与卓仁农业则从产业端践行生态理念。董事长魏正勇在集团内部提出 “生态优先、产业为基” 的发展准则,要求所有在板桥乡的产业项目,必须先过 “生态评估关”—— 比如规划皇柏贡米产业园时,主动放弃 “连片推土机耕” 的方案,保留田间自然形成的灌溉沟渠,既减少对土壤结构的破坏,又维持水乡的 “毛细血管”;总经理赵毅带领卓仁农业团队,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中 “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 的要求,将 “生态种植” 作为产业核心,在板桥乡推行 “不使用化学农药、不滥用化肥” 的绿色标准,甚至邀请农业环保专家为农户讲解 “生态种植与水乡保护的关系”,让村民明白 “种好生态粮,就是护好家乡水”。


这种 “政企乡同频共振” 的学习机制,确保了板桥乡的生态振兴不偏航、不走样。正如何环在全乡生态工作推进会上所说:“板桥乡的生态不是‘负担’,而是‘家底’;生态振兴不是‘额外任务’,而是‘必答题’。只有学深悟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才能把水乡的‘绿’护得更牢,让村民的‘日子’过得更甜。”

护水净土:守住天然水乡的生态本底
“水乡的魂在水,根在土。” 板桥乡境内有大小溪流 6 条,湿地面积近 300 亩,这些自然禀赋是生态振兴的 “基石”。但在 2018 年前,因部分村民环保意识薄弱、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出现了 “溪流漂浮垃圾、农田化肥残留超标” 的现象。为此,板桥乡党委政府联合皇柏贡粮集团、卓仁农业,打出 “护水、净土” 组合拳,让水乡重新焕发生机。

护水:让溪流变回 “清水河”
针对 “溪流污染” 问题,板桥乡采取 “分段负责、政企协同” 的治理模式。由乡长苏勇牵头,将 6 条溪流划分为 12 个 “责任段”,每个责任段由 1 名乡干部、1 名村干部、1 名企业代表(皇柏贡粮或卓仁农业)共同负责,定期开展 “清河行动”—— 每周组织村民清理溪流垃圾,每月检测水质,每季度公示结果。皇柏贡粮集团还投入 20 万元,在溪流沿岸修建 15 个 “生态滤池”,利用水生植物(如芦苇、菖蒲)净化生活污水,避免污水直排溪流;卓仁农业则在溪流周边的农田里,修建 “生态沟渠”,收集农田退水,通过沟渠内的微生物、植物进行净化后再排入溪流,有效减少了化肥、农药对水体的污染。


为了让 “护水” 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各村委书记、村长带头成立 “水乡护水志愿队”,邀请退休教师、老党员担任 “生态监督员”,对向溪流排污、扔垃圾的行为进行劝导。同时,乡专班还在溪流旁设立 “生态警示栏”,公布水质检测数据,展示 “治理前 vs 治理后” 的溪流照片,让村民直观感受护水的成效。经过两年治理,板桥乡 6 条溪流的水质全部达到 Ⅲ 类以上标准,其中 2 条达到 Ⅱ 类标准,重现了 “鱼虾游、水清澈” 的水乡风貌 ——2021 年,板桥乡被仪陇县评为 “水系治理示范乡”。

净土:让农田变成 “生态田”
土壤是农业的 “母亲”,也是水乡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板桥乡的农田多分布在溪流两岸,土壤质量直接影响水体环境。为此,皇柏贡粮集团与卓仁农业主导,在板桥乡推行 “生态种植” 模式,从源头上保护土壤。


董事长魏正勇提出 “以养代种” 的土壤管理理念,集团联合卓仁农业,为板桥乡的农田建立 “土壤档案”—— 每块田都有详细的土壤检测报告,记录有机质含量、pH 值、重金属含量等指标,根据检测结果制定 “定制化施肥方案”,优先使用有机肥、生物肥,减少化肥用量。比如在皇柏贡米产业园,推行 “秸秆还田 + 绿肥种植” 模式:水稻收割后,将秸秆粉碎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冬季种植紫云英等绿肥作物,次年翻耕入土,改善土壤结构。总经理赵毅还带领团队,引进 “测土配方施肥” 技术,为农户免费提供土壤检测服务,指导农户精准施肥,避免盲目施肥造成的土壤板结、污染。


同时,板桥乡党委政府出台 “生态种植补贴政策”:对采用生态种植模式的农户,每亩补贴 100 元;对获得 “绿色食品认证” 的农产品,给予额外奖励。乡长苏勇带队,在各村开展 “生态种植示范田” 评选,由村委书记、村长带头试种,组织农户现场观摩,分享 “生态种植如何提质增收” 的经验。截至 2023 年,板桥乡生态种植面积达 5000 亩,占总耕地面积的 75%,土壤有机质含量较 2018 年提升 18%,化肥用量减少 40%,实现了 “农田生态化、种植绿色化” 的目标。

兴绿富民:让生态优势变成增收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板桥乡的生态振兴,不仅要 “护好绿”,更要 “用好绿”,让生态优势转化为村民的增收动能。皇柏贡粮集团、卓仁农业与板桥乡党委政府协同发力,探索 “生态 + 产业”“生态 + 旅游” 的发展路径,让村民在守护水乡的同时,端上 “生态饭碗”。


生态 + 产业:让好生态种出 “好产品”
板桥乡的 “天然水乡” 生态,为农产品赋予了独特的 “生态标签”。皇柏贡粮集团抓住这一优势,将 “板桥水乡” 作为品牌背书,打造 “皇柏水乡贡米”“皇柏生态蔬菜” 等系列产品。董事长魏正勇亲自牵头,建立 “从田间到餐桌” 的溯源体系,每款产品都标注 “板桥水乡生态种植” 字样,附带土壤、水质检测报告,让消费者 “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卓仁农业则负责 “产业链延伸”,在板桥乡建设农产品初加工车间,对生态种植的水稻、蔬菜进行清洗、包装、保鲜处理,提升产品附加值。比如将 “皇柏水乡贡米” 加工成真空包装的 “小袋米”,方便城市家庭食用,售价较普通大米提升 50%;将生态蔬菜加工成 “净菜”,供应南充、成都的商超、餐馆。总经理赵毅还带领团队,开拓线上销售渠道,通过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方式,推广板桥乡的生态农产品 ——2023 年,板桥乡生态农产品销售额增加,带动农户户均增收 。


同时,板桥乡党委政府积极对接仪陇县农业农村局、商务局,为生态农产品争取 “地方特色农产品” 认证,组织企业参加 “农产品展销会”,扩大品牌影响力。党委书记何环多次带队,赴成都、重庆等地考察,与大型商超、餐饮企业签订 “长期供货协议”,让板桥乡的生态农产品 “走出去、卖得好”。

生态 + 旅游:让好风光带来 “好收益”
依托 “天然水乡” 的生态风光,板桥乡还探索 “生态旅游” 路径,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赚钱。乡党委政府牵头,对溪流沿岸、湿地周边的村落进行 “生态改造”:保留传统民居风貌,整治村容村貌,修建观光步道、生态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各村委书记、村长带头,将闲置农房改造成 “水乡民宿”“生态农家乐”,提供 “住民宿、赏水乡、吃生态菜” 的一站式服务。


皇柏贡粮集团投入 在皇柏贡米产业园建设 “农耕体验区”,设置 “稻田插秧、摸鱼捉虾、水稻收割” 等体验项目,吸引城市游客前来感受农耕文化。卓仁农业则在湿地周边打造 “生态采摘园”,种植草莓、葡萄、柑橘等水果,游客可现场采摘、购买。同时,乡专班还策划 “水乡文化节”,举办 “摄影大赛、水乡民俗表演、生态农产品品鉴” 等活动,提升板桥乡的知名度。

长效治理:构建生态振兴的 “板桥机制”
生态振兴不是 “一阵风”,而是 “持久战”。板桥乡的实践之所以能持续见效,关键在于构建了 “政企乡协同、村民参与、制度保障” 的长效机制,让生态保护成为 “常态”,而非 “特例”。


在 “协同机制” 上,板桥乡建立 “每月生态工作例会” 制度,由党委书记何环主持,乡长苏勇、皇柏贡粮集团代表、卓仁农业代表、各村委书记、村长参会,汇报生态治理进展,解决存在的问题。比如 2022 年,有村民反映 “生态旅游旺季,游客乱扔垃圾”,例会当即决定:增加 “生态监督员” 数量,在游客集中区域设置垃圾桶,开展 “文明旅游” 宣传 —— 问题在一周内得到解决。同时,皇柏贡粮集团与卓仁农业签订 “生态共建协议”,每年投入专项资金用于水乡治理、土壤保护,形成 “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共同发力” 的格局。


在 “村民参与” 上,板桥乡推行 “生态积分制”:村民参与护水、净土、生态种植等活动,可获得积分,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生态农产品,甚至抵扣物业费。各村委书记、村长负责积分管理,定期公示积分排名,激发村民的参与热情。同时,乡专班还在各村开展 “生态家庭” 评选,对爱护环境、参与生态治理的家庭进行表彰,营造 “人人护生态、家家讲环保” 的氛围。


在 “制度保障” 上,板桥乡制定《生态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23—2035)》,明确 “水质保持 Ⅲ 类以上、生态种植面积达 90%、出台《板桥乡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对破坏水体、土壤、湿地的行为制定处罚措施;将生态振兴工作纳入乡干部、村干部的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先、绩效工资挂钩,确保生态振兴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从 “护水净土” 到 “兴绿富民”,从 “零散治理” 到 “长效机制”,板桥乡的生态振兴实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乡村落地生根的生动写照。皇柏贡粮集团董事长魏正勇、卓仁农业总经理赵毅与板桥乡党委书记何环、乡长苏勇及各村 “两委” 干部,用实际行动证明:乡村生态振兴不是 “遥不可及的口号”,而是 “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工程”;不是 “牺牲发展换生态”,而是 “生态与发展双赢” 的必由之路。
如今的板桥乡,溪流清澈、农田翠绿、湿地生机盎然,村民在守护水乡的同时,也过上了 “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 的好日子。这份 “水乡答卷”,不仅为仪陇县的乡村振兴提供了借鉴,更向我们展示了:只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政企乡协同发力,就能让乡村的 “绿水青山”,真正变成村民的 “金山银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贡粮仓【官方】 ( 京ICP备2023016800号-2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31 01:18 , Processed in 0.025260 second(s), 20 queries .

中贡粮仓

官方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